2019年10月,江蘇省無錫市312國道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由于載荷過大發生橋面側翻事故。此次事故涉及道路安全治理、交通治理等重大課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現有問題,需要對橋梁安全進行定期排查和維護、對貨車密集通過路段限行和管理、對超載超限車輛嚴密監管,做到在線評估,及時預警,遏制超載現象發生的一切可能。

(無錫高架橋倒塌現場圖)
產學研深入合作
打造風險全息可控的“智慧橋梁”
近日,
集萃感知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成果
“車橋聯動狀態協同監測與致災風險全息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成功在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二干河橋落地實施。這一成果有助于提前發現江蘇省內服役年限較久、車流量較大、以及初始設計結構不太合理的橋梁的安全隱患,做到防患未然,避免因載荷過大導致的橋梁倒塌事故。

(江陰市錫張路二干河橋項目地衛星圖片)
江陰市二干河橋項目應用了集萃感知的雷視一體機產品,可實時采集橋梁的動態車流、車輛分類、異常事件等信息,同時利用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技術,實時聯動內置在橋梁上部結構(梁、橋墩)中的多源傳感器,將道路車輛多源信息與橋梁的實時變形、撓度等信息進行多元比對,并利用VR(虛擬現實)、全息投影等技術,實現橋梁安全的可視、可控、可管,構建基于車橋聯動的
橋梁風險全息評估系統。

(江陰市錫張路二干河橋項目實時車流監測畫面)
集萃感知與南信大共同研發的橋梁風險全息評估系統有助于保障老化橋、危橋工作狀態的持續安全,避免因車輛超載、上橋車輛過多導致的橋梁事故。同時,依據事故可能發生的道路環境與橋梁結構狀態進行超前預警,最大化減少人員傷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與生命財產安全。

(江陰市錫張路二干河橋項目地實拍圖片)
在江陰市二干河橋項目中,該橋梁風險全息評估系統已發現了3起因早晚高峰導致的橋梁超載現象。系統一旦捕捉到超載現象,會即刻聯動當地交警,調整橋梁周邊道路早晚高峰的信號燈配時,優化過橋車流量。
得益于系統的出色工作效果,目前已將項目地區早晚高峰的橋梁變形、撓度等數值控制在超限閾值以下。
發揮技術和產業優勢培養有實戰能力的新型科技人才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
集萃感知一直致力于構建學術與產業連接的橋梁,為江蘇產學研融合示范引航。

(部分集萃感知合作高校)
依托集萃感知的技術優勢、產業資源和落地經驗,為高校研究生教學、科研及實踐提供幫助,培養具備產業化實戰能力的頂尖新型科技人才。目前,集萃感知已與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的產學研落地課題研究,并已累計招收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50余名。

(一等獎團隊獲獎證書)
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于2021年11月啟動第二屆集萃創新杯大賽中,
集萃感知與西交利物浦聯合培養的產學研團隊從10所高校2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分別斬獲一項一等獎和兩項三等獎。榮獲一等獎的團隊得獎項目“毫米波雷達點云的概率目標檢測”針對雷達感知領域存在的“多徑效應”問題,通過“概率目標檢測”方法提升了雷達檢測的準確性。
除此之外,
集萃感知還正與香港理工大學教授FrancisC.M.Lau團隊聯手開展有關光通信相關技術的研發項目。依托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新吳區政府資源、政策、運作模式上的幫助和指導,未來,集萃感知也將繼續積極開展產學研創新融合發展,注重優秀人才的引進,加快核心技術的創新,更好地賦能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