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開幕,集萃感知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雷達視覺融合一體機榮獲物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成果獎。同時,展會現場,央視新聞還對集萃感知展臺以及雷視一體機進行了專題報道。
“三新”成果發布會是歷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已連續成功舉辦5年。此次會上發布的物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成果,正是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體現,將為物聯網技術持續創新和廣泛應用提供不竭技術助力。集萃感知憑借“人工智能雷達視覺融合一體機”從1780項參選成果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三新”成果榜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無錫市市委書記杜小剛見證成果發布。
從人際聯通到萬物互聯再到萬物智聯,中國物聯網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繁花似錦、蔚然成林。本次獲評2021世界物博會“三新”成果獎,是對集萃感知在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上積極探索的肯定和認可,集萃感知也將不負信任,堅持人工智能雷達、物聯網等技術的創新,在十四五到來之際,賦能更多智慧城市場景,推動產業升級,用AI雷達為智慧城市裝上一雙“慧眼”。
慧海-3 雷視融合一體機
憑何出圈?
在新基建和“十四五”規劃的驅動下,交通信息化、車路協同等智能交通需求正逐漸爆發,無論在優化通行效率、降低違章事故的傳統ITS交通應用中,還是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新一代交通應用中,路側感知都亟需從單點信息化到場景信息化的轉變。
目前的路側基礎設施建設中,往往一個路口需要安裝視頻、微波車檢器等多種不同的感知設備,數據不互通、孤島化嚴重。交通相機探測距離范圍比較近,且容易受到光線、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在霧天、雨天或夜間感知性能比較差。微波車檢器受光照和天氣的因素影響比較小,測距精度比較高,距離也比較遠,但對于環境特征信息的識別尚存在一定不足,單一的傳感器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要完成路側感知從單點信息化到場景信息化的轉變,需要新一代全息路側感知設備。
“慧海-3”雷視融合一體機正式應此需求而生的新一代路側感知設備,集萃感知將雷達和視覺進行優勢互補、深度融合,運用卷積神經網絡技術,實現了“雷達+視頻”的數據級、特征級前融合,使“慧海-3”雷視融合一體機集車型、車流、事件識別等功能于一身,具備全天候全天時、遠距離、高分辨的全息場景感知能力,探測距離達450米,覆蓋12車道,可同時追蹤512個交通目標,識別多達20余種交通事件、5大類交通目標,融合檢測精度≥98%,融合分類精度≥99%。同時,一體化的設計具有傳輸延遲低、數據精度高、可拓展性強、易維護安裝等特點,可以進一步加速城市智能化進程,實現交通信息化、全面智能化,助力國家十四五期間智慧交通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建設。
得益于出色的軟硬件實力,從城市道路到高速場景,再到新一代5G車路協同應用,“慧海-3”雷視融合一體機都可以從容應對。本次物博會,集萃感知展出的全息路口感知解決方案,正式基于雷視一體機推出的新一代智慧路口方案,方案整合5G通信模組和邊緣計算單元,并采用集萃感知自研的數據擬合拼接算法,可對交通目標進行跨設備的連續跟蹤,以“上帝視角”構建實時的全息的數字路口,提供路口排隊溢出、擁堵、信控評價指標等數據,從而實現路口闖紅燈預警、路口信控優化、交通事故上報等功能,輔助交通主管部門提高管理效能,進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目前,慧海-3雷視融合一體機及其延伸解決方案產品已在無錫新吳區V2X車路協同項目、公安部交通所智慧交通項目、如東危險路段預警項目等全國多個智慧交通項目中落地。